社会管理创新在贫困村扶贫中的成功实践——‘红黑榜’模式的启示

作者:酒糜 |

本文以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双杨村实施的“红黑榜”模式为例,探讨了在贫困村扶贫过程中如何通过社会管理创新激发村民内生动力,促进产业扶贫和项目融资的成功实践。分析“红黑榜”模式的特点及其对贫困村发展的启示,并为其他地区的扶贫工作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创新创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不仅体现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更存在于管理模式和社会治理的创新之中。在贫困村的扶贫工作中,“红黑榜”模式作为一种社会治理创新,有效激发了村民的内生动力,为产业扶贫和项目融资提供了有益经验。

社会管理创新在贫困村扶贫中的成功实践——‘红黑榜’模式的启示 图1

社会管理创新在贫困村扶贫中的成功实践——‘红黑榜’模式的启示 图1

“红黑榜”不仅是贫困村文化生活的一部分,更是社会管理创新的成功实践。通过建立道德评议委员会,每季度评选勤劳上进的先进典型和好吃懒做的反面典型,并将其张贴在村里的红榜和黑榜上,这种公开、公正的做法迅速改变了村民的精神面貌,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气。

贫困村扶贫面临的挑战

贫困村扶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协调。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面临以下几种困难:

1. 贫困户思想观念落后

部分贫困群众缺乏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导致扶贫效果不明显。

2. 产业扶贫难以落地

产业项目的选择、资金投入以及后续管理都需要专业的知识和经验。贫困村往往缺乏专业人才和配套资源,使得产业扶贫举步维艰。

3. 内生动力不足

部分贫困群众对自身责任认识不清,安于现状,缺乏主动改变的动力。如果不能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即使短期实现脱贫,也难以长期保持。

“红黑榜”模式的创新实践

针对上述问题,双杨村驻村书记黄开华召集村里20位德高望重的村民,组成了道德评议委员会,创造性地推出了“红黑榜”管理模式。以下是该模式的具体内容和特点:

1. 建立道德评议机制

道德评议委员会由村里威望较高、公道正派的20名代表组成,负责每季度对全村村民进行道德评议。

2. 公开评选典型

每季度末,在全体村民大会上,评选出勤劳上进的先进典型和好吃懒做的反面典型。将先进列入红榜,反面典型列入黑榜,并在村子的主要街道公示。

3. 激励约束相结合

登上红榜的村民不仅受到全村的赞誉,还将在产业扶贫、扶贫资金发放等方面获得优先政策;而上了“黑榜”的村民则需要向村里做出深刻检查,并接受针对性的帮助和教育。

这种模式既通过正面引导树立了榜样,又通过反面警示激发了村民的羞耻感,有效调动了村民参与扶贫的积极性。双杨村在实施“红黑榜”模式后,村风民习焕然一新,贫困群众的思想观念实现了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

“红黑榜”模式对项目融资的启示

贫困村在产业扶贫过程中,往往面临资金短缺、人才缺乏和技术落后等问题。如何通过有效的社会管理创新,这些难题呢?“红黑榜”模式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有益启示:

1. 激发内生动力,是获得持续发展的关键

双杨村通过“红黑榜”的建立,唤醒了村民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这种内生动力是任何外部支持都无法比拟的,也是产业扶贫项目成功的关键。

2. 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吸引社会资本投入

为了吸引更多社会资金投入到贫困村的产业发展中,应该建立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和激励政策,增强投资者的信心。

3. 加强农村社会治理创新,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贫困村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社会环境。通过创新基层治理方式,如双杨村的“红黑榜”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村民素质,为项目融资创造更好的软环境。

“红黑榜”模式的成功经验

在实施“红黑榜”管理模式后,双杨村取得了显著成效:

1. 村风民显改善

村民之间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原先的懒汉变成了能手,好吃懒做的现象基本消失。

2. 产业扶贫取得突破性进展

在“红黑榜”激励下,村民主动参与村级产业发展项目。双杨村发展起了茶叶种植、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村民收入显著提高。

社会管理创新在贫困村扶贫中的成功实践——‘红黑榜’模式的启示 图2

社会管理创新在贫困村扶贫中的成功实践——‘红黑榜’模式的启示 图2

3. 凝聚力和向心力大幅提升

村民们对村子的事务更加关心和支持,积极参与到村庄建设中来。

这些成绩证明,“红黑榜”模式不仅是一种社会治理创新,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启示与思考

“红黑榜”模式的成功实践,为贫困村扶贫开发提供了新思路。在背景下,贫困村的发展需要更多像“红黑榜”这样的社会治理创新。这不仅是对贫困群众思想观念的改造,更是对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种探索。

值得借鉴的是,这种模式的有效性在于它充分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每个人成为扶贫攻坚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受益者。这对推进贫困村的项目融资和社会资本引入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贫困村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光靠外部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关键在于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红黑榜”模式以文化手段引导村民重塑价值观,构建了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了产业扶贫中的难题。这一成功实践证明,社会治理创新是扶贫攻坚战的重要突破口。

我们可以将“红黑榜”模式与现代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建立数字化的积分管理系统,让村民通过参与村庄建设获得积分,从而兑换商品服务和优惠政策,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

“红黑榜”这种看似简单却富有智慧的社会管理模式,值得在更多贫困村推广。只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就能探索出更多行之有效的扶贫路径,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

【用户内容法律责任告知】根据《民法典》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页面实名用户发布的内容由发布者独立担责。融资渠道网平台系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提供者,未对用户内容进行编辑、修改或推荐。该内容与本站其他内容及广告无商业关联,亦不代表本站观点或构成推荐、认可。如发现侵权、违法内容或权属纠纷,请按《平台公告四》联系平台处理。

站内文章